索引號 | 113710000043591093/2023-00957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政辦公室 | 內容分類 | 管委文件 |
成文日期 | 2023-06-15 | 有效性/截止日期 | 有效 |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政辦公室關于印發《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
||||||||||
|
||||||||||
|
||||||||||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政辦公室 關于印發《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經技區黨政辦發〔2023〕18號 區有關部門,各鎮、街道: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已經區黨工委管委研究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實施。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政辦公室 2023年6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國辦函〔2022〕17號)、《山東省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方案》(魯政辦字〔2023〕7號)及《威海市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威政辦字〔2023〕12號)有關要求,進一步強化和規范我區排污口監督管理,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在前期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的基礎上,以列入清單的重點河流、重要水源地、重點海灣為重點,深入開展排污口動態排查。2024年6月底前,完成入河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務,建立健全入河入海排污口動態排查、規范整治、科學監管和全方位保障的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全區水環境質量和治理能力,積極融入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不斷開創“精致城市·幸福威?!毙戮置?,爭當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排頭兵。 二、重點任務 (一)深入開展排污口排查溯源 1.開展動態排查。按照“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要求,在前期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溯源的基礎上再排查,全面摸清排污口底數,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實現排污口排查全域覆蓋和新增排污口動態清零。(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各鎮街道負責落實) 2.壓實責任主體。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組織開展溯源分析,逐一確認排污口責任主體,建立責任主體清單。責任主體負責源頭治理以及排污口整治、規范化建設、維護管理等任務。(生態環境分局、建設局、社會工作部、各鎮街道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實施排污口分類整治 1.明確排污口分類。以《山東省海岸線修測成果》(魯自然資發〔2021〕16號)確定的法定海岸線為基礎,廢水排放口門在法定海岸線向海一側的,納入入海排污口管理;廢水排放口門在法定海岸線向陸一側的,納入入河排污口管理。海水養殖尾水排口和港口碼頭排污口全部納入入海排污口管理。根據排污口責任主體所屬行業及排放特征,將排污口分為工業排污口、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農業排口、其他排口4種類型。其中,工業排污口包括工礦企業排污口和雨洪排口、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排污口和雨洪排口等;農業排口包括規?;笄蒺B殖排污口、規?;a養殖排污口等;其他排口包括大中型灌區排口、港口碼頭排污口、規模以下畜禽養殖排污口、規模以下水產養殖排污口、城鎮生活污水散排口、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散排口、混入污水的城鎮雨洪排口等。各有關部門依據分類對現有排污口進行更新完善。(生態環境分局、建設局、社會工作部、各鎮街道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分批分類整治。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入河湖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方案》(威經環委辦〔2021〕3號)、《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方案》(經技區黨政辦字〔2021〕11號),按照“依法取締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規范整治一批”要求,以治污截污為重點,鞏固提升整治工作,實現排污口數量壓減、布局優化、設置規范。排污口整治應結合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流域(海域)環境綜合治理等工作統籌開展。建立排污口整治銷號制度,通過依法取締、清理合并和規范整治,動態更新需保留的排污口清單。(生態環境分局、建設局、社會工作部、各鎮街道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強排污口監督管理 1.合理規劃布局。入河排污口設置應滿足水功能區劃和河流水質管控要求;污水應就近入河,減少長距離輸送,充分利用排污口出水為河道補源;在感潮河段設置排污口的,應同時考慮對河流和近岸海域水質的影響。入海排污口設置應論證選址合理性和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嚴格限制工業企業、城鎮污水處理廠設置入海排污口。(生態環境分局牽頭) 2.規范審批備案。工礦企業、工業和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設置依法依規實行審核制。除生態環境部、省生態環境廳負責審批的入河排污口外,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由市級審批的建設項目、存在縣際爭議的入河排污口設置,由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審批,其他新、改、擴建入河排污口由生態環境部門進行審批,并將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納入行政許可事項清單,依法依規作出行政許可決定??赡苡绊懛篮?、供水、堤防安全和河勢穩定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核,應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門意見。在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管道、排水等工程設施的,建設單位應依法依規將建設項目工程建設方案報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并經行政審批部門審批通過。入海排污口的設置實行備案制,由生態環境部門依法依規對新、改、擴建入海排污口實施備案管理。(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建設局、各鎮街道配合) 3.加強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行使排污口污染排放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職責,建設局、社會工作部等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協作,有監督管理權限的其它部門依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要充分發揮河湖長制、灣長制、水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機制以及屬地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機制作用,統籌推進相關工作。要建立健全排污口現場檢查機制,各部門、各鎮街制定年度計劃,定期開展自查。(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建設局、社會工作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4.強化環境監測。生態環境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通過核發排污許可證等措施,依法明確排污口責任主體自行監測、信息公開等要求。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原則,對工礦企業、工業及其他各類園區污水處理廠、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污口開展監測。對工業園區等多個排污單位共用一個排污口的,應在排水匯入排污通道(管線)前安裝必要的監測計量設施,便于分清責任。(生態環境分局牽頭) 5.嚴格環境執法。加強排污口日常監督執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聯勤聯動執法機制作用,嚴厲打擊偷排直排、超標排污、私設排污口等違法行為。建立排污口超標溯源聯動機制,發現排污口超標的,開展溯源分析,鎖定超標污染源,填補排污單位到排污口之間的監管空白區。(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建設局、社會工作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6.強化平臺監管。配合上級推進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實現排污口排查整治、設置審核備案、日常監督管理等信息的動態管理。生態環境分局、建設局、社會工作部要加強信息資源共享,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生態環境分局牽頭,建設局、社會工作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生態環境分局會同建設局、社會工作部等有關部門建立協調聯動機制,督促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責任,各鎮街道要嚴格落實屬地責任,切實做好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監督管理,組織開展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及監管等各項工作。(生態環境分局、建設局、社會工作部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落實資金保障。財政金融局應將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山Y合實際,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并充分利用中央或省級生態環境領域相關資金支持排污口整治工作。(財政金融局、生態環境分局負責) (三)嚴格檢查通報。排污口整治和監督管理是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重要內容,區生態環保工作專班將進行重點督導檢查。對工作開展不力的部門,視情采取通報、預警等手段,督促落實排污口監督管理主體責任。(生態環境分局牽頭) (四)強化公眾監督。充分利用“隨手拍”、有獎舉報等群眾監督機制,發揮環保公益組織作用,構建全社會共同監督、協同共治的水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生態環境分局牽頭)
附件:重點河流、重要水源地、重點海灣清單
重點河流、重要水源地、重點海灣清單
圖文解讀:關于印發《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
||||||||||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 |